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是由清末的“河南省大学堂”和“开封府中学堂”两所学校沿革而来的。河南省开封高中。
河南省大学堂创建于1902年,1903年改为河南省高等学堂,1913年改称为河南省立中学,校址在开封前营门。
开封府中学堂创建于1904年,1913年改称为河南省立第二中学,校址在开封大纸坊街。
1927年这两所学校合并称“大一中”,及“河南省立中学”,校址在前营门和大纸坊街等地。
1928年夏“大一中”解体,分别在前营门设立河南省立高级中学(简称“一高”,1933年更名为河南省立开封高级中学,简称“开高”);在大纸坊街设立河南省立初级中学{1933年更名为河南省立开封初级中学,简称“开中”,1935年迁至东司门,1946年更名为河南省立开封中学.1950年更名为河南省立开封初级中学)。
1951年省立开高高一新生转入省立开中,校名改为省立开封中学,1952年余在省立开高原址的高二、高三学生并入省立开封中学,两校完成合并,校名仍为省立开封中学。随后改为河大附中、河师大附高,1956年更名为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(简称“一高”).
1964年迁至现址铁北街.1971更名为开封26中,1978年复名为开封一高.
1985年恢复开封高中校名
学校现址坐落在开封市区东南部原北宋演武厅旧址,占地120亩,建有10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和5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大楼,拥有省内先进的双向教学系统、教学观摩系统、学校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和多媒体放映厅,各类教学仪器和电教器材达到省一类标准。校图书馆是省内馆藏图书多的中学图书馆之一藏书16万册,各类报刊300多种。学校建有全封闭运动场,内置400米标准跑道,曾两次成功举办河南省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。有大型餐厅和室内乒乓球中心,是读书成长的好地方。
“一切为了学生,为了一切学生,为了学生的一切。”学校重视学生全员发展、全面发展,每年开展有校园大型文化艺术节、科技节、论辩赛;外语角、开高之声播音、各类兴趣小组等活动的常年开展为学生展示才能创设了平台;学校又创建三十余个社会实践基地,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。以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改革备受教育部关注,在全国推广。青年业余党校已开办20余年,青年志愿者服务坚持了24年。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,开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公认,深受各界的好评。
学校现有学生2820人,教职工181人,专任教师148人,先后有特级教师10人,在职特级教师5人,高级教师49人,一级教师53人。自1990年以来,学校先后涌现出骨干校长1人,骨干教师2人,省级骨干教师23人,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4人,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,省级劳模5人.省级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6人,国家及省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6人,有近60名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辅导员称号。
建校100多年来,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党政高级领导干部.如赵紫阳、焦若愚、冯纪新、吴芝圃、刘正威、于友先、杨振杰、郭琨;两院院士秉志、李恒德、杜祥琬、朱晓东、王光远、魏宝文、张勇传、沈兰荪等(共13人);作家师陀、姚雪垠、柏杨、张一弓;著名学者张志公、阎纯德、穆广仁、顾德麟;音乐艺术家赵讽、王震亚、刘子枫;外交家郝汀、李庭荃、杨永瑞,著名美籍华人赵浩生、朱怀璞;解放军将军胡炜、柴成文、曲竞济、孙兆枢;博士生导师张学庸、张效房、王复周、康沫狂、郭鹞、杨宏禹、苏勉曾、冯增昭、罗国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人士。
开封高中秉承传统,注重创新,以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为国培养高尖人才”为宗旨,培养了大批毕业生输送到各类高等院校,十余年间我市涌现出的李纲、乐翔、周建民、柳超、孟进五位高考省状元,均为开高学生。学校特别注意高尖人才的培苗工作,竞赛成绩在河南省一直名列前茅,仅1992-2005年就有七百人次获市、省、一等奖,其中石长春同学获第2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,毋为庶、张伟分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名和全国中学生力学竞赛名。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被清华、北大等高校提前录取。开高高尖人才培苗工作取得很大成绩,在清华、北大、在中关村,在哈佛、麻省理工、在硅谷,处处都活跃着开高莘莘学子的身影。
改革开放以来,开封高中荣获了全国教育工会先进集体、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、全国贯彻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学校、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;河南省文明单位、河南省“千秋杯”先进管理学校、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、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、河南省招飞先进单位;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百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。
忆往昔,峥嵘岁月,看今朝,众志成诚。2005年,开封高中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“省示范性高中”。现任开高领导班子正率领全体教职工励精图治,上下同心,依靠开高优良的办学传统、雄厚的师资队伍、先进的教学设施、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努力铸造开高新的百年辉煌,为新时期中原教育史书写更为灿烂的新的篇章!
地址:河南省开封铁路北沿街223号
邮编:475003